3.1 re-work是否能够衡量代码质量呢?

GreyZeng 2022-03-14 19:09:07

    “有人试图用“re-work”来表示质量,如改动少的代码最初质量高,因为re-work的次数少。笔者认为,re-work只是表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花费的时间,re-work的多寡并不跟最终的质量成正比。”

     读到此处,我想起了2.3章节中所提到的大学生和工程师在完成任务时的时间分配比例对比。其中,工程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需求分析”、“具体设计”上,而少量时间用于“具体编码”,其意义就是要先整体设计好在进行编码,而笔者也认为这样的工作方式是高效的。
     那么问题出现了,充分的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re-work,倘若某段代码需要大量的re-work来进行修正,是否也就意味着设计阶段不充分,并未为后续的编码节约时间呢?一段没有被充分设计的代码是否也可以说质量并不是很高呢?

原文地址

...全文
206 2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2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GreyZeng 2022-03-1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在以前任务不是那么重的时候,我认为不应使用写了再改的做法,因为当时认为写了再改也不会改出好程序,但是在这个学期的大量的代码的PUSH下,我发现在《构建之法》书中提到的某些程序使用写了再改的模式是比较有帮助的,像文中提出的只用一次的程序完全可以写一个“能跑的”出来,因为这个时候无需考虑太多知识,以后也不会用到这段代码,所以先“敏捷”出一个功能保证其他功能的完整性,这个时候如果去专门学习这个知识反而会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放到会反复使用的程序上。因此我现在感觉写了再改的模式对有些代码还是比较适用的,但那些反复使用的代码还是要学习相关知识在完成,否则日后修改会浪费时间,效率非常低。

原文地址

GreyZeng 2022-03-1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个问题我目前认为书中说的不无道理,re-work的多寡确实并不和最终的质量成正比,但re-work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工程质量的。正如博客中所认为的,在着手具体编码实现之前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甚至避免re-work,而如果re-work较多,则说明设计不够到位,也就说明之前的工程质量出了问题,我仍然坚持认为这个逻辑是没有错的。
原文地址

607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程序员。写过:移山之道,编程之美,构建之法,智能之门。
软件工程软件构建团队开发 企业社区 北京·朝阳区
社区管理员
  • SoftwareTeacher
  • GreyZeng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