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为什么读了书之后我提出的问题那么少?

GreyZeng 2022-06-29 16:56:52

好歹也是 400 多页的《构建之法》,我读完之后居然只能提出来这几个问题?

我大概看了一下本届同学的博客和往届同学的博客,发现有些同学挺早就提交了博客作业,并且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特异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或许是我预先给了自己“大佬写出来的书上提出来的都是对的”的心理暗示,所以放弃了深入思考?

或许是因为对敏捷软件工程的实践太少,所以在读书学习理论的时候缺少了学习过程中的“由实践质疑理论”这一环节?

或许是我读书的方法有问题,我使用的是一种“不容易提出问题”的读书方法?

或许是我思考的方式有问题,我没有调动自己的大脑去处理输入的信息?

对于“我连问题都提不出来”这件事儿,我感到不解且害怕。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战晨曦-18373466」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UAA_Wander/article/details/123433306

...全文
686 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GreyZeng 2022-06-2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在实践之后,我目前的想法是:

之前我在软件开发这方面没有真正很好地实践过,所以没有遇到过书里面提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第一次看到书里面写的东西的时候感觉有点懵懵的,不明觉厉,感觉书上说的好牛逼,所以才提不出来问题。但是在实践之后,当我真正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并使用书中所提到的解决方案去实践之后,才感觉第一遍读的时候好多东西没有考虑到,书上说的确实是有些道理的。这也告诉了我:有时候要提出一些问题,可能首先要对一些事物有基本的概念和实践,否则可能比较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战晨曦-18373466」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UAA_Wander/article/details/125461867

LINGO是用来求解线性和非线性优化问题的简易工具。LINGO内置了一种建立最优化模型的语言,可以简便地表达大规模问题,利用LINGO高效的求解器可快速求解并分析结果。 §1 LINGO快速入门 当你在windows下开始运行LINGO系统时,会得到类似下面的一个窗口: 外层是主框架窗口,包含了所有菜单命令和工具条,其它所有的窗口将被包含在主窗口之下。在主窗口内的标题为LINGO Model – LINGO1的窗口是LINGO的默认模型窗口,建立的模型都都要在该窗口内编码实现。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1.1 如何在LINGO中求解如下的LP问题: 在模型窗口中输入如下代码: min=2*x1+3*x2; x1+x2>=350; x1>=100; 2*x1+x2<=600; 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 即可。 例1.2 使用LINGO软件计算6个发点8个收点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产销单位运价如下表。 单 位 销地 运 价 产地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产量 A1 6 2 6 7 4 2 5 9 60 A2 4 9 5 3 8 5 8 2 55 A3 5 2 1 9 7 4 3 3 51 A4 7 6 7 3 9 2 7 1 43 A5 2 3 9 5 7 2 6 5 41 A6 5 5 2 2 8 1 4 3 52 销量 35 37 22 32 41 32 43 38 使用LINGO软件,编制程序如下: model: !6发点8收点运输问题; sets: warehouses/wh1..wh6/: capacity; vendors/v1..v8/: demand; links(warehouses,vendors): cost, volume; endsets !目标函数; min=@sum(links: cost*volume); !需求约束; @for(vendors(J): @sum(warehouses(I): volume(I,J))=demand(J)); !产量约束; @for(warehouses(I): @sum(vendors(J): volume(I,J))<=capacity(I)); !这里是数据; data: capacity=60 55 51 43 41 52; demand=35 37 22 32 41 32 43 38; cost=6 2 6 7 4 2 9 5 4 9 5 3 8 5 8 2 5 2 1 9 7 4 3 3 7 6 7 3 9 2 7 1 2 3 9 5 7 2 6 5 5 5 2 2 8 1 4 3; enddata end 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 即可。 为了能够使用LINGO的强大功能,接着第二节的学习吧。 §2 LINGO中的集 对实际问题建模的时候,总会遇到一群或多群相联系的对象,比如工厂、消费者群体、交通工具和雇工等等。LINGO允许把这些相联系的对象聚合成集(sets)。一旦把对象聚合成集,就可以利用集来最大限度的发挥LINGO建模语言的优势。 现在我们将深入介绍如何创建集,并用数据初始化集的属性。学完本节后,你对基于建模技术的集如何引入模型会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1 为什么使用集 集是LINGO建模语言的基础,是程序设计最强有力的基本构件。借助于集,能够用一个单一的、长的、简明的复合公式表示一系列相似的约束,从而可以快速方便地表达规模较大的模型。 2.2 什么是集 集是一群相联系的对象,这些对象也称为集的成员。一个集可能是一系列产品、卡车或雇员。每个集成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关联的特征,我们把这些特征称为属性。属性值可以预先给定,也可以是未知的,有待于LINGO求解。例如,产品集中的每个产品可以有一个价格属性;卡车集中的每辆卡车可以有一个牵引力属性;雇员集中的每位雇员可以有一个薪水属性,也可以有一个生日属性等等。 LINGO有两种类型的集:原始集(primitive set)和派生集(derived set)。 一个原始集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对象组成的。 一个派生集是用一个或多个其它集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它的成员来自于其它已存在的集。 2.3 模型的集部分 集部分是LINGO模型的一个可选部分。在LINGO模型中使用集之前,必须在集部分事先定义。集部分以关键字“sets:”开始,以“endsets”结束。一个模型可以没有集部分,或有一个简单的集部分,或有多个集部分。一个集部分可以放置于模型的任何地方,但是一个集及其属性

605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程序员。写过:移山之道,编程之美,构建之法,智能之门。
软件工程软件构建团队开发 企业社区 北京·朝阳区
社区管理员
  • SoftwareTeacher
  • GreyZeng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