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编写简易ShellCode弹窗

微软技术分享 微软全球最有价值专家
全栈领域优质创作者
博客专家认证
2023-11-18 13:10:56

在前面的章节中相信读者已经学会了使用Metasploit工具生成自己的ShellCode代码片段了,本章将继续深入探索关于ShellCode的相关知识体系,ShellCode 通常是指一个原始的可执行代码的有效载荷,攻击者通常会使用这段代码来获得被攻陷系统上的交互Shell的访问权限,而现在用于描述一段自包含的独立的可执行代码片段。ShellCode代码的编写有多种方式,通常会优先使用汇编语言实现,这得益于汇编语言的可控性。

ShellCode 通常会与漏洞利用并肩使用,或是被恶意代码用于执行进程代码的注入,通常情况下ShellCode代码无法独立运行,必须依赖于父进程或是Windows文件加载器的加载才能够被运行,本章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弹窗(MessageBox)来实现一个简易版的弹窗功能,并以此来加深读者对汇编语言的理解。

1.4.1 寻找DLL库函数地址

在编写ShellCode之前,我们需要查找一个函数地址,由于我们需要调用MessageBoxA()这个函数,所以需要获取该函数的内存动态地址,根据微软的官方定义可知,该函数默认放在了User32.dll库中,为了能够了解压栈时需要传入参数的类型,我们还需要查询一下函数的原型;

在微软定义中MessageBoxA函数的原型如下:

int MessageBoxA(
  HWND hWnd,
  LPCSTR lpText,
  LPCSTR lpCaption,
  UINT uType
);

参数说明:

  • hWnd:消息框的父窗口句柄。
  • lpText:消息框中显示的文本。
  • lpCaption:消息框的标题栏文本。
  • uType:消息框的类型,可以指定消息框包含的按钮以及图标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调用的是MessageBoxA,而此函数为ASCII模式,需要读者自行修改解决方案,在配置属性的常规选项卡,修改字符集(使用多字节字符集)即可,如下图所示;

读者可以通过编写一段简单的代码来获取所需数据,首先通过LoadLibrary函数加载名为user32.dll的动态链接库,并将其基地址存储在HINSTANCE类型的变量LibAddr中。然后,使用GetProcAddress函数获取 MessageBoxA函数的地址,并将其存储在MYPROC类型的变量ProcAddr中。最后输出所需结果;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iostream>

typedef void(*MYPROC)(LPTSTR);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HINSTANCE LibAddr,KernelAddr;
    MYPROC ProcAddr;

    // 获取User32.dll基地址
    LibAddr = LoadLibrary("user32.dll");
    printf("user32.dll 动态库基地址 = 0x%x \n", LibAddr);

    // 获取kernel32.dll基地址
    KernelAddr = LoadLibrary("kernel32.dll");
    printf("kernel32.dll 动态库基地址 = 0x%x \n", KernelAddr);

    // 获取MessageBox基地址
    ProcAddr = (MYPROC)GetProcAddress(LibAddr, "MessageBoxA");
    printf("MessageBoxA 函数相对地址 = 0x%x \n", ProcAddr);

    // 获取ExitProcess基地址
    ProcAddr = (MYPROC)GetProcAddress(KernelAddr, "ExitProcess");
    printf("ExitProcess 函数相对地址 = 0x%x \n", ProcAddr);

    system("pause");
    return 0;
}

上方的代码经过编译运行后会得到两个返回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User32.dll的基地址是0x75a40000而该模块内的MessageBoxA函数在当前系统中的地址为0x75ac0ba0,当然这两个模块地址在每次系统启动时都会发生幻化,读者电脑中的地址肯定与笔者不相同,这都是正常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系统中存在一种ASLR机制。

扩展知识:ASLR(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机制的核心是用于随机化系统中程序和数据的内存地址分布,从而增加攻击者攻击系统的难度,在启用了ASLR机制的系统下,每次运行程序时,程序和系统组件(例如DLL、驱动程序等)都会被分配不同的内存地址,而不是固定的内存地址。这样可以使得攻击者难以利用已知的内存地址漏洞进行攻击,因为攻击者需要先找到正确的内存地址才能利用漏洞。ASLR的随机化是根据操作系统的一些随机因素进行计算的,例如启动时间、进程 ID 等等。

由于如上机制的存在,导致user32.dll模块地址不确定,也就会导致其地址内部的API函数地址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图仅作为参考图;

在获取到MessageBoxA函数的内存地址以后,我们接着需要获取一个ExitProecess函数的地址,这个API函数的作用是让程序正常退出,这是因为我们注入代码以后,原始的堆栈地址会被破坏,堆栈失衡后会导致程序崩溃,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还是添加一行正常退出为好。函数ExitProcess的原型如下:

VOID WINAPI ExitProcess(
  UINT uExitCode
);

其中参数uExitCode指定了进程的退出代码,表示进程成功退出或者发生了错误。如果uExitCode为0,表示进程成功退出,其他的非0值则表示进程发生了错误,不同的非0值可以用于表示不同的错误类型。

1.4.2 探讨STDCALL调用约定

既然获取到了相应的内存地址,那么接下来就需要通过汇编来编写可执行代码片段了,在编写这段代码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汇编语言的调用约定,在汇编语言中,要想调用某个函数,需要使用CALL语句,而在CALL语句的后面,要跟上该函数在系统中的地址,前面我们已经获取到了相应的内存地址了,所以在这里就可以通过CALL相应的地址来调用相应的函数。

我们以32位应用程序为例,在32位应用程序内通常使用STDCALL调用约定,它定义了函数在被调用时,参数传递、返回值传递以及栈的使用等方面的规则,该调用约定的规则如下所示:

  • 参数传递:参数从右向左依次压入栈中,由被调用者在返回前清理栈。
  • 返回值传递:函数返回时将返回值存储在EAX寄存器中。
  • 栈的使用:函数被调用前,调用者将参数压入栈中;被调用者在返回前清理栈,以确保栈的平衡。
  • 函数调用:在调用函数之前,调用者将返回地址(Return Address)和EBP寄存器的值保存在栈中,并将ESP寄存器指向参数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在函数返回之后,调用者通过将之前保存的EBP和返回地址弹出栈中,并将ESP寄存器恢复到最初的位置来恢复栈的状态。

总之,stdcall调用约定将参数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压入栈中,由被调用者清理栈,返回值存储在EAX寄存器中,函数调用者和被调用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栈使用规则。这种约定的好处是参数传递简单,可读性高,并且在函数返回时栈已经被清理,不需要额外的清理工作。

在实际的编程中,一般还是先将地址赋值给eax寄存器,然后再CALL调用相应的寄存器实现调用,比如现在笔者有一个lyshark(a,b,c,d)函数,如果我们想要调用它,那么它的汇编代码就应该编写为:

push d
push c
push b
push a
mov eax,AddressOflyshark    // 获取偏移地址
call eax                    // 间接调用

根据上方的调用方式,我们可以写出ExitProcess()函数的汇编版调用结构,如下;

xor ebx, ebx
push ebx
mov eax, 0x76c84100
call eax

接着编写MessageBox()这个函数调用。与ExitProcess()函数不同的是,这个API函数包含有四个参数,当然第一和第四个参数,我们可以赋给0值,但是中间两个参数都包含有较长的字符串,这个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不妨先把所需要用到的字符串转换为ASCII码值,转换的方式有许多,如下代码则是通过Python实现的转换模式;

import os,sys
from LyScript32 import MyDebug

# 字符串转ascii
def StringToAscii(string):
    ref = []
    for index in range(0,len(string)):
        hex_str = str(hex(ord(string[index])))
        ref.append(hex_str.replace("0x","\\x"))
    return ref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输出MsgBox标题
    title = StringToAscii("alert")
    for index in range(0,len(title)):
        print(title[index],end="")

    print()
    # 输出MsgBox内容
    box = StringToAscii("hello lyshark")
    for index in range(0,len(box)):
        print(box[index],end="")

Python程序被运行,则用户即可得到两串通过编码后的字符串数据。

MsgBox标题:alert              \x61\x6c\x65\x72\x74\x21
MsgBox内容:hello lyshark      \x68\x65\x6c\x6c\x6f\x20\x6c\x79\x73\x68\x61\x72\x6b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32位汇编,所以上方的字符串需要做一定的处理,我们分别将每四个字符为一组,进行分组,将不满四个字符的,以空格0x20进行填充,这是因为我们采用的存储字符串模式为栈传递,而一个寄存器为32位,所以就需要填充满4字节才可以平衡;

-------------------------------------------------------------
填充 alert
-------------------------------------------------------------
\x61\x6c\x65\x72
\x74\x21\x20\x20

-------------------------------------------------------------
填充 hello lyshark
-------------------------------------------------------------
\x68\x65\x6c\x6c
\x6f\x20\x6c\x79
\x73\x68\x61\x72
\x6b\x20\x20\x20

上方的空位置之所以需要以0x20进行填充,而不是0x00进行填充,是因为strcpy这个字符串拷贝函数,默认只要一遇到0x00就会认为我们的字符串结束了,就不会再拷贝0x00后的内容了,所以这里就不能使用0x00进行填充了,这里要特别留意一下。

接着我们需要将这两段字符串分别压入堆栈存储,这里需要注意,由于我们的计算机是小端序排列的,因此字符的入栈顺序是从后往前不断进栈的,上面的字符串压栈参数应该写为:

小提示:小端序(Little Endian)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在汇编语言中,小端序的表示方式与高位字节优先(Big Endian)相反。例如,对于一个16位的整数0x1234,它在小端序的存储方式下,将会被存储为0x340x12(低位字节先存储);而在高位字节优先的存储方式下,将会被存储为0x120x34(高位字节先存储)。

-------------------------------------------------------------
压入字符串 alert
-------------------------------------------------------------
push 0x20202174
push 0x72656c61

-------------------------------------------------------------
压入字符串 hello lyshark
-------------------------------------------------------------
push 0x2020206b
push 0x72616873
push 0x796c206f
push 0x6c6c6568

既然字符串压入堆栈的功能有了,那么下面问题来了,我们如何获取这两个字符串的地址,从而让其成为MessageBox()的参数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我们可以利用esp指针,因为它始终指向的是栈顶的位置,我们将字符压入堆栈后,栈顶位置就是我们所压入的字符的位置,于是在每次字符压栈后,可以加入如下指令,依次将第一个字符串基地址保存至eax寄存器中,将第二个基地址保存至ecx寄存器中。

xor ebx,ebx                 // 清空寄存器
push 0x20202174             // 字符串 alert 
push 0x72656c61
mov eax,esp                 // 获取第一个字符串的地址

push ebx                    // 压入00为了将两个字符串分开

push 0x2020206b             // 字符串 hello lyshark
push 0x72616873
push 0x796c206f
push 0x6c6c6568
mov ecx,esp                 // 获取第二个字符串的地址

上方汇编指令完成压栈以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调用MessageBoxA函数了,其调用代码如下。

push ebx                             // push 0
push eax                             // push "alert"
push ecx                             // push "hello lyshark !"
push ebx                             // push 0
mov eax,0x75ac0ba0                   // 将MessageBox地址赋值给EAX
call eax                             // 调用 MessageBox

1.4.3 ShellCode提取与应用

通过上方的实现流程,我们的ShellCode就算开发完成了,接下来读者只需要将上方ShellCode整理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并编译即可。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_asm
    {
        sub esp, 0x50          // 抬高栈顶,防止冲突
        xor ebx, ebx           // 清空ebx
        push ebx
        push 0x20202174
        push 0x72656c61        // 字符串 "alert"
        mov eax, esp           // 获取栈顶
        push ebx               // 填充00 截断字符串

        push 0x2020206b
        push 0x72616873
        push 0x796c206f
        push 0x6c6c6568         // 字符串 hello lyshark
        mov ecx, esp            // 获取第二个字符串的地址

        push ebx
        push eax
        push ecx
        push ebx
        mov eax, 0x75ac0ba0    // 获取MessageBox地址
        call eax               // call MessageBox

        push ebx
        mov eax, 0x76c84100   // 获取ExitProcess地址
        call eax              // call ExitProcess
    }
    return 0;
}

接下来就是需要手动提取此处汇编指令的特征码,本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x64dbg中的LyScript插件实现提取,首先载入被调试进程,然后寻找到如下所示的特征位置,当遇到Call时,则通过F7进入到内部,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中所示,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汇编指令集,也就是我们自己的ShellCode代码片段,内存地址为0x002D12A0转换为十进制为2953888

通过LyScript插件并编写如下脚本,并将EIP位置设置为eip = 2953888运行这段代码;

from LyScript32 import MyDebug

if __name__ == "__main__":
    dbg = MyDebug()
    dbg.connect()
    ShellCode = []
    eip = 2953888

    for index in range(0, 100 - 1):
        read_code = dbg.read_memory_byte(eip + index)
        ShellCode.append(str(hex(read_code)))

    for index in ShellCode:
        print(index.replace("0x","\\x"),end="")
    dbg.close()

则可输出如下图所示的完整特征码,读者可自行将此处特征码格式化;

当然读者通过在_asm指令位置设置F9断点,并通过F5启动调试,如下图所示;

当调试器被断下时,通过按下Ctrl+Alt+D跳转至反汇编代码位置,并点击显示代码字节,同样可以实现提取,如下图所示;

我们直接将上方的这些机器码提取出来,从而编写出完整的ShellCode,最终测试代码如下。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pragma comment(linker,"/section:.data,RWE")

unsigned char shellcode[] = "\x83\xec\x50"
"\x33\xdb"
"\x53"
"\x68\x74\x21\x20\x20"
"\x68\x61\x6c\x65\x72"
"\x8b\xc4"
"\x53"
"\x68\x6b\x20\x20\x20"
"\x68\x73\x68\x61\x72"
"\x68\x6f\x20\x6c\x79"
"\x68\x68\x65\x6c\x6c"
"\x8b\xcc"
"\x53"
"\x50"
"\x51"
"\x53"
"\xb8\xa0\x0b\xac\x75"
"\xff\xd0"
"\x53"
"\xb8\x00\x41\xc8\x76"
"\xff\xd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LoadLibrary("user32.dll");
    __asm
    {
        lea eax, shellcode
        call eax
    }
    return 0;
}

上方代码经过编译以后,运行会弹出一个我们自己DIYMessageBox提示框,输出效果图如下所示;

...全文
65 回复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写得比较轻松活泼,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第一章、Windows下堆栈溢出入门 8 1.1 梦,已经展开 8 1.2 啤酒和杯子――缓冲区溢出原理 8 1.3 神秘的Windows系统 10 1.4 ShellCode编写简介 17 1.5 窥豹一斑――本地缓冲区溢出简单利用 21 1.6 小结——摘自小强的日记 28 1.7 首次实战――FoxMail溢出漏洞编写 29 1.8 牛刀小试――Printer溢出漏洞编写 41 1.9 JMP /CALL EBX——另一种溢出利用方式 42 1.10 拾阶而上——IDA/IDQ溢出漏洞编写 55 课后解惑 58 第二章、Windows下ShellCode编写初步 60 2.1 ShellCode是什么? 60 2.2 简单的例子——编写控制台窗口的ShellCode 63 2.3 ShellCode通用性的初步分析 78 2.4 弹出Windows对话框ShellCode编写 82 2.5 添加用户ShellCode编写 88 课后解惑 98 第三章、后门的编写ShellCode的提取 100 3.1 预备知识 101 3.2 后门总体思路 121 3.3 Telnet后门的高级语言实现 125 3.4 生成ShellCode 136 3.5 进一步的探讨 156 3.6 反连后门ShellCode编写 160 课后解惑 166 第四章 Windows下堆溢出利用编程 168 4.1 堆溢出初探 168 4.2 RtlAllcoateHeap的失误 170 4.3 实例——Message堆溢出漏洞的利用 191 4.4 RtlFreeHeap的失误 197 4.5 堆溢出的其他利用方式 204 4.6 实例——JPEG处理堆溢出漏洞的利用 208 课后解惑 215 第五章 ShellCode变形编码大法 217 5.1 为什么要编码 217 5.2 简单的编码——异或大法 221 5.3 简便的变形——微调法 231 5.4 直接替换法 233 5.5 字符拆分法 239 5.6 内存搜索法 247 5.7 搜索实例——Serv_U漏洞的利用 249 5.8 “计算与你同行”—— Computing & Society 257 课后解惑 258 第六章 ShellCode编写高级技术 260 6.1 通用ShellCode编写 260 6.2 ShellCode的高效提取技巧 285 6.3 ShellCode的高级功能 294 课后解惑 305 第七章、漏洞的发现、分析和利用 308 7.1 CCProxy 漏洞的分析 308 7.2 黑盒法探测漏洞和Python脚本 319 7.3 白盒法和IDA分析漏洞 333 尾声 347
目录 4 前言 6 作者简介 6 主要角色简介 6 阅读指南 6 第一章、Windows下堆栈溢出入门 8 1.1 梦,已经展开 8 1.2 啤酒和杯子――缓冲区溢出原理 8 1.3 神秘的Windows系统 10 1.4 ShellCode编写简介 17 1.5 窥豹一斑――本地缓冲区溢出简单利用 21 1.6 小结——摘自小强的日记 28 1.7 首次实战――FoxMail溢出漏洞编写 29 1.8 牛刀小试――Printer溢出漏洞编写 41 1.9 JMP /CALL EBX——另一种溢出利用方式 42 1.10 拾阶而上——IDA/IDQ溢出漏洞编写 55 课后解惑 58 第二章、Windows下ShellCode编写初步 60 2.1 ShellCode是什么? 60 2.2 简单的例子——编写控制台窗口的ShellCode 63 2.3 ShellCode通用性的初步分析 78 2.4 弹出Windows对话框ShellCode编写 82 2.5 添加用户ShellCode编写 88 课后解惑 98 第三章、后门的编写ShellCode的提取 100 3.1 预备知识 101 3.2 后门总体思路 121 3.3 Telnet后门的高级语言实现 125 3.4 生成ShellCode 136 3.5 进一步的探讨 156 3.6 反连后门ShellCode编写 160 课后解惑 166 第四章 Windows下堆溢出利用编程 168 4.1 堆溢出初探 168 4.2 RtlAllcoateHeap的失误 170 4.3 实例——Message堆溢出漏洞的利用 191 4.4 RtlFreeHeap的失误 197 4.5 堆溢出的其他利用方式 204 4.6 实例——JPEG处理堆溢出漏洞的利用 208 课后解惑 215 第五章 ShellCode变形编码大法 217 5.1 为什么要编码 217 5.2 简单的编码——异或大法 221 5.3 简便的变形——微调法 231 5.4 直接替换法 233 5.5 字符拆分法 239 5.6 内存搜索法 247 5.7 搜索实例——Serv_U漏洞的利用 249 5.8 “计算与你同行”—— Computing & Society 257 课后解惑 258 第六章 ShellCode编写高级技术 260 6.1 通用ShellCode编写 260 6.2 ShellCode的高效提取技巧 285 6.3 ShellCode的高级功能 294 课后解惑 305 第七章、漏洞的发现、分析和利用 308 7.1 CCProxy 漏洞的分析 308 7.2 黑盒法探测漏洞和Python脚本 319 7.3 白盒法和IDA分析漏洞 333
Q版缓冲区溢出教程 目录 写在前面 2 目录 4 前言 6 作者简介 6 主要角色简介 6 阅读指南 6 第一章、Windows下堆栈溢出入门 8 1.1 梦,已经展开 8 1.2 啤酒和杯子――缓冲区溢出原理 8 1.3 神秘的Windows系统 10 1.4 ShellCode编写简介 17 1.5 窥豹一斑――本地缓冲区溢出简单利用 21 1.6 小结——摘自小强的日记 28 1.7 首次实战――FoxMail溢出漏洞编写 29 1.8 牛刀小试――Printer溢出漏洞编写 41 1.9 JMP /CALL EBX——另一种溢出利用方式 42 1.10 拾阶而上——IDA/IDQ溢出漏洞编写 55 课后解惑 58 第二章、Windows下ShellCode编写初步 60 2.1 ShellCode是什么? 60 2.2 简单的例子——编写控制台窗口的ShellCode 63 2.3 ShellCode通用性的初步分析 78 2.4 弹出Windows对话框ShellCode编写 82 2.5 添加用户ShellCode编写 88 课后解惑 98 第三章、后门的编写ShellCode的提取 100 3.1 预备知识 101 3.2 后门总体思路 121 3.3 Telnet后门的高级语言实现 125 3.4 生成ShellCode 136 3.5 进一步的探讨 156 3.6 反连后门ShellCode编写 160 课后解惑 166 第四章 Windows下堆溢出利用编程 168 4.1 堆溢出初探 168 4.2 RtlAllcoateHeap的失误 170 4.3 实例——Message堆溢出漏洞的利用 191 4.4 RtlFreeHeap的失误 197 4.5 堆溢出的其他利用方式 204 4.6 实例——JPEG处理堆溢出漏洞的利用 208 课后解惑 215 第五章 ShellCode变形编码大法 217 5.1 为什么要编码 217 5.2 简单的编码——异或大法 221 5.3 简便的变形——微调法 231 5.4 直接替换法 233 5.5 字符拆分法 239 5.6 内存搜索法 247 5.7 搜索实例——Serv_U漏洞的利用 249 5.8 “计算与你同行”—— Computing & Society 257 课后解惑 258 第六章 ShellCode编写高级技术 260 6.1 通用ShellCode编写 260 6.2 ShellCode的高效提取技巧 285 6.3 ShellCode的高级功能 294 课后解惑 305 第七章、漏洞的发现、分析和利用 308 7.1 CCProxy 漏洞的分析 308 7.2 黑盒法探测漏洞和Python脚本 319 7.3 白盒法和IDA分析漏洞 333 尾声 347

5,789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微软技术社区为中国的开发者们提供一个技术干货传播平台,传递微软全球的技术和产品最新动态,分享各大技术方向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涵盖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实践案例,希望可以全方位地帮助你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
windowsmicrosoft 企业社区
社区管理员
  • 王瑞MVP
  • 郑子铭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微软技术社区为中国的开发者们提供一个技术干货传播平台,传递微软全球的技术和产品最新动态,分享各大技术方向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涵盖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实践案例,希望可以全方位地帮助你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

予力众生,成就不凡!微软致力于用技术改变世界,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