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91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分享和橘子学AI创作【500集120实战】

清晨,我坐在书桌前,面对屏幕上闪烁的光标。旁边,是一颗普通的橘子,色泽橙黄,略带几点斑驳,散发着清冽的微香。我的任务,是使用最新的AI工具,进行一场关于“创造力”的探险。然而,在输入第一个提示词之前,我决定邀请这位静默的伙伴——这颗橘子——作为我的导师。这场“和橘子学AI创作与绘图”的旅程,就此展开。它并非一场技术教程,而是一次关于感知、理解与存在的哲学思辨,意在喧嚣的AI浪潮中,为我们寻回一个坚实而温暖的锚点。
第一课:凝视——在被AI加速的世界里,学习“慢看”
我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打开软件,而是拿起这颗橘子。我端详它:它的颜色并非单一的“橙色”,而是由无数微小的色点构成——向阳处是明亮的鹅黄,过渡到饱满的橙红,背光处则沉淀为一种深邃的、近乎褐色的暖意。表皮上布满细密的凹点,像月球的表面,承载着阳光、雨露和风霜的记忆。我用手轻轻挤压,能感受到一种充满生命张力的弹性,指甲划过表皮,释放出更浓郁的香气,那是一种带着苦涩的甜。
此时,AI会如何“看”这颗橘子?
我打开AI绘图工具,输入提示词:“一颗写实的橘子,放在木桌上,自然光。” 几乎在瞬间,屏幕上生成了数张图片。它们精美、逼真,甚至无可挑剔。光线柔和,纹理清晰,构图完美。但当我将屏幕上的图像与手中的实物对比时,一种失落感悄然浮现。
AI的“看”,是基于对海量数据中“橘子”标签图像的统计与学习。它精准地复现了橘子的“普遍性”——一个符合人类集体认知的、标准的橘子形象。但它无法理解我手中这颗橘子的“特殊性”。它不知道这颗橘子来自哪个果园,经历过怎样的运输颠簸,不知道它表皮上那块独特的疤痕背后的故事,更无法传递指尖触碰时那微凉的触感与鼻腔中萦绕的复杂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