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社区成员




章节名:概论
页码:第1页
什么人群适合看《构建之法》这本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于我粗略看下这本书后发现,我不适合看这本书。确实,本书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很有意思,当作者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或让人困惑的观点时,会通过文中虚构的人物来提出读者可能的疑问,并通过对话的形式,给出作者自己的见解。
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代码量和工程经验(比如我),对里面所讲的很多问题并不会有太多的切身体会,可能很难深刻理解。
我认为《构建之法》最适合有一定代码量积累和经验的人阅读,尤其是在做项目过程中,时常感到困惑的一线工程师,或者是面对一个庞大的软件项目开发任务而感觉力不从心,无力掌控的负责人。此时,这本书就能帮助读者“理论结合实际”,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不知道作者在写书时,学院考试在选教材时是否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可以采用自顶向下理解策略的原则,从上到下的方式逐步理解下层细节,根据所拥有的知识和假设,把系统分解成能够在代码中实现的预料中的子系统,然后逐个分解每个子系统直到实现既定功能的一个个代码块。
原文地址:https://bbs.csdn.net/topics/613439781
当大学生到了大三, 他们应该学了这些课程的大部分: 数据结构/编程/面向对象/数据库/操作系统, 有份量的大作业不少了, 好的同学自己也会做不少编程练习, 正好上《软件工程》!
如果你说: 我以前的课都水过去了, 编程都是抄的, 后来自己也没练习... 我打算考研,然后再好好学习...
这样的话, 什么高质量的教材对你来说都不合适,太早。
请看 "别人的学校“ 怎么上这些课: http://www.cnblogs.com/xinz/p/746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