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准备工作
- (1) git上传文件截图和仓库地址
- 2. 回首过去
- (1) 当初你为什么选择软件工程这个专业?
- (2) 当初对软件工程这个专业的期待和想象是什么?
- (3) 当初希望自己是如何投入这个专业的学习的?曾经做过什么准备,或者立下过什么FLAG吗?
- 3. 立足当下
- (1) 姓名/昵称、照片/头像、兴趣爱好、特长等个人展示部分
- (2) 展示截止目前你的真实水平
- 4. 展望未来
- (1) 阅读《构建之法》,并阅读构建之法社区中前人提出的问题,选择5个及以上的问 题写下自己的思考。要求在自己的思考中贴上原问题的链接。
- (2) 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 (3) 对于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你有什么理解和期望?
- 5. 思维导图和学习路线
- (1) 思维导图
- (2) 学习路线
1. 准备工作
(1) git上传文件截图和仓库地址
截图展示



仓库地址
2. 回首过去
(1) 当初你为什么选择软件工程这个专业?
当初选择软件工程主要是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想尝试看看能不能自己开发个游戏。
(2) 当初对软件工程这个专业的期待和想象是什么?
对软件工程的印象大概就是学习敲代码、做程序以及永远处理不完的bug,还有就是那标志性的地中海-_-,
(3) 当初希望自己是如何投入这个专业的学习的?曾经做过什么准备,或者立下过什么FLAG吗?
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有空多学点东西;至于立下的flag嘛,少打游戏算吗?
3. 立足当下
(1) 姓名/昵称、照片/头像、兴趣爱好、特长等个人展示部分
| 个人信息 | |
|---|
| 昵称 | 过路人 |
| 头像 | 
|
| 兴趣爱好 | 刷视频,打游戏 |
(2) 展示截止目前你的真实水平
| 水平展示 | |
|---|
| 成果和获奖经历 | 暂无 |
| 掌握的编程语言 | C、C++、Java、C#、Html、CSS、JavaScript、PHP |
| 技术框架 | Yii2.0 |
| 开发软件 | Dev-C++、Visual Studio、Vscode、Eclipse、Android Studio |
| 累计代码量 | 1w+ |
| 项目经历 | 协助开发基于Yii2.0框架的博客系统、安卓校园随手拍 |
4. 展望未来
(1) 阅读《构建之法》,并阅读构建之法社区中前人提出的问题,选择5个及以上的问 题写下自己的思考。要求在自己的思考中贴上原问题的链接。
- 单元测试由最熟悉代码的人来写是否足够呢?
我认为不够。虽然最熟悉代码的人更能明白代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但有时候反而可能因为个人的思维定式导致忽略某些问题,因此在进行单元测试时除了要让最熟悉代码的人来写之外还应让尽可能多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现问题。 - 花费时间越多,代表工作量越高吗?
并不是。工作量的高低除了与花费时间有关之外,还与工作的效率有关。人是会因工作时长的累加而感到疲劳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如果不及时休息缓解疲劳的话不仅对身体有害,工作完成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对程序员来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产生一堆的bug。只有在保证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花费时间越多才能保证工作量越高。 - 工作时是否应该带着个人、感情驱动的因素?
如果要保证自己的产品尽可能的符合用户的需求,就不应该带着太重的个人、感情驱动的因素。但是作为一个程序员,本质上还是一个人,我们有思想、有情感,我们很难做到像机器人一样麻木、冷漠地工作。因此以为用户服务的角度来看,工作时不应该带着个人、感情驱动的因素;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觉得带着点个人情感因素也未尝不可。 - 翻阅以往所有的记录,这是否存在浪费时间的嫌疑?
不会。通过翻阅以往所有的记录,可以方便我们共享和交流经验,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记录都是重要的,但通过这些记录可以清晰的了解到项目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项目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问题所在。 - 软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体验反而不太重要了?
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我个人认为忽视用户体验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软件开发出来的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的,如果一种软件的用户体验很差,导致用户不愿意使用,那么即便它的效率很高、质量很好,没有用户使用那也就没有意义。(2) 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涯里尽可能多的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来充实自己,为毕业后寻找工作做好准备。(3) 对于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你有什么理解和期望?
我希望通过这门课来学习和理解如何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项目,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5. 思维导图和学习路线
(1) 思维导图

(2) 学习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