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千里,不止于足下

不觉中,软件工程实践课采用《构建之法》提倡的“做中学”方法已经有7个年头,师生交流的平台由博客园,更换至CSDN教学社区也是第二年。相比于去年对CSDN教学社区的不熟练,今年我们教学团队对教学社区了解更多,感谢CSDN技术团队对我们提出各种教学需求的配合,还提供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资助,这里一并感谢!

本轮教学一点总结:
一、坚持结合时事,设计系列从浅入深的作业
这几年我们延续构建四次连续性强、难度逐级递增的时事类编程作业,每次实践作业所锻炼的专业能力各不相同,但是将几次作业前后贯穿起来,就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1.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某时事数据的前提下,完成文件读入和数据显示,目的在于编码练习和对GitCode熟悉和使用;
    1. 结对作业初级:设计并实现某时事背景可视化原型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原型工具选择能力、自学能力和设计能力;
    1. 结对作业进阶:实现结对作业初级部分(给定)原型功能,目的在于训练结对合作能力、GitCode协作调试技术和代码编程能力;
    1. GitCode实战作业:团队在一天内实现一个时事背景相关的小系统,并完成文档撰写,目的在于训练团队合作能力、GitCode联调能力和代码编程能力。

今年我们结合的是澳网赛事。
第一次作业的问题很简单,针对助教提供的澳网数据文件,设计读写程序,并将读到的结果显示出来。这个简单的背景,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作业中还设计了进阶的要求:对已完成的程序进行性能分析,检查在高压环境下程序的性能,并提出优化方案。这个要求训练了学生的优化设计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提前了解单元测试相关的内容,为和后续课程学习做好铺垫。此外,本次作业要求以博客方式发布,训练了学生沟通写作能力和对GitCode环境的使用。
第二次作业要求同学们结对,在协作的前提下,完成澳网赛事信息发布网站的原型设计。本次作业问题比第一次复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需求分析知识,自学原型工具,在实践过程中体会需求表达的作用。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设计能力和初步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次作业是对前一次的进阶,通过本次作业,让学生完成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实现的转换。重点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设计能力
第四次作业任务比起前三次更为综合,要求团队(本次作业之前,同学们已经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在一天内开发一个澳网竞猜平台。通过这次强度较大的协作开发,要求团队成员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完成目标。这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设定明确的时间目标,团队被迫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从而避免拖延和无效的时间管理,训练项目管理能力。同样还训练了问题分析能力、设计能力。

二、延续学长助教机制,保障助教团队建设
本轮教学的助教团队依然来自前一轮教学中优秀、主动报名参与的学生。我们认为这个机制是比较符合学校校情,同时学长了解同学们会遇到的困难,容易与学生产生共情,学生也会比较愿意找学长问问题。但是如果全部都是本校学长作为助教,也会有可能产生讲情现象,难免影响评分的客观性。本轮教学补充了一些来自外校的研究生助教,来消除这方面的隐患。从实施的效果上看,二者相辅相成:本校学长助教熟悉教师的教学节奏和同学们的困难之处,能够对老师和同学的要求快速呼应;来自外校的研究生助教能够很好的把握评价尺度,做到公平客观。希望下一轮教学,依然能够以此方式组建助教团队。

三、历次作业中涉及各个课程目标的分值,应作出适当调整
有多次作业中均涉及沟通和协作能力方面的分值,从这几轮教学结果上看,应有所调整,适当降低,以突出对学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评价。在下一轮教学中,我们将做一些探索。

四、团队规模的思考
这两轮教学,平均团队人数基本在10人,这样就会导致团队内部成员贡献度相差无几,难以有效区分成员的真实贡献:例如一个10人团队,平均贡献度为10%。某成员做事较少,组长给定了一个较低的贡献度3%,一位贡献较多成员给定了15%。从结果上看,二者的分值无法拉开很大差距--这样对于实际付出较多时间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当然,如果团队人数能减少到5人,那么在平均贡献度20%的情况下,多做者有可能拿到30%的贡献度,少作者可能依然只能拿到3%贡献度,那么二者的差距将达到27%!可见,控制团队人数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但是在目前班级总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小组数量太多,造成助教工作量激增。因此团队人数应控制在一个什么数量比较合理,在下一轮教学中,我们将进行探索。

五、保持开放
本学期初一场席卷世界的ChatGPT讨论就在构建之法群里展开讨论,邹欣老师推荐文章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小组选题中,有的小组敏锐地捕获到这个契机,提出了结合ChatGPT的选题YACW;有的同学把自己操作ChatGPT的心得写成技术博客......软件工程这个学科的特点使得软件工程师不能停滞不前、不能闭门造车,要训练同学们开放的心态,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关注学习的心态。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院校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来自北航大二学生对于第一单元作业的总结很值得思索,教师团队及时推荐给同学们,引导大家讨论。
本学期恰逢疫情放开后,时隔6年,邹欣老师一行到走进福州大学,给福大学子做了题为CSDN进福大--AI大潮下的软件教育与开发讲座:

引发同学们思索在AI浪潮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未来工作定位。如此,训练学生养成一个开放心态、虚心学习的心态,将对他们的未来成长大有裨益。

六、本学期获奖者

领骑者奖品

获奖的同学们!

第一次领骑者:222000434杨蕊蘭222000322许影杰222000234张程越222000323岳晓涵222000332吴笛

第二次领骑者:222000329甘佳欣222000407胡彦杰222000201鲍仁俊222000321熊中伟222000433罗彤

第三次领骑者:222000131魏诗卉222000331林玥利062000224刘泓222000334郑慧铃222000228黄雨洁

CSDN大礼包!

熊中伟同学总成绩第一,获得大礼包!~

感谢

感谢本学期兢兢业业、辛苦付出的助教团队张富源张思锐张书旖吴雨薇郭渊伟。时光荏苒,转瞬间我们一同踏上软件工程实践之旅的征程已至终点。在这段不平凡的时光里,我们一同探索、奋斗,汗水和智慧交织,铸就了珍贵的回忆。这门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激发了你们对编码世界的无限热爱和探索精神。从最初的迷茫和摸索,到如今的自信和成长,你们展现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毅力,以及在解决问题时的锐利思考和团队协作的智慧。

在软件工程的实践课程中,我们仿佛踏上了一段精彩而征程。从课程的一开始,我们秉持着“越努力,越幸运”的信念,一同踏上了知识的探索之旅。正如“学有所获,感悟满载”,我们在这段旅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是领悟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每一次的编码、每一次的调试,都是你们向目标迈进的证明。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如今的信心满满,我们跨足了“The End, The Beginning”的分界线,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这段旅程虽然暂时落下帷幕,却正如“日行千里,不止于足下”,是我们追求卓越的开端。愿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本学期教学安排和优秀作业

序号起止时间实践习题覆盖课程目标优秀作业博客
11.14-2.16准备篇--技术路线 1帅帅喵222000234张程越222000332昊笛
22.17-3.3个人热身--文件读取1、2、3222000434杨蕊蘭222000132许依红222000234张程越222000332昊笛
33.4-3.10结对作业第一次--原型设计2、3、5、6222000322许影杰222000334郑慧铃222000332吴笛222000434杨蕊蘭
43.11-3.16团队作业第一次—种子队选拔和团队展示 1、7从0到1队深藏blue
53.17-3.24结对作业第二次——编码实现2、4、5、6222000434杨蕊蘭222000329甘佳欣
63.26-3.31团队作业第二次--需求分析 2、5、6、7从0到1队机房捍卫者队
74.2-4.7个人作业--软件评测 4、5222000228黄雨洁Mark Polo
84.9-4.14团队作业第三次—概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3、4、5、6、7从0到1队机房捍卫者队
94.22-4.24团队作业第四次—团队协作编程实战总结2、3、4、5、6机房捍卫者队深藏blue
104.22-5.5团队作业第五次—站立式会议+alpha冲刺3、6、7青屿送词队从0到1队
115.30-6.16团队作业第六次—Beta冲刺+事后诸葛亮4、6、7机房捍卫者队青屿送词队
126.17-6.21个人作业—个人总结+项目总结 1、4、5052006133熊鹏程062000224刘泓222000201鲍仁俊

往届的教学安排和总结:

2022年春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安排 总结

2021年春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安排 总结

2020年春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安排 总结

2019年春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安排 总结

2018年秋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安排 总结

2017年秋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安排 总结

...全文
5173 8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8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SoftwareTeacher 2023-08-21
精选
  • 打赏
  • 举报
回复
15.00元
8

非常高兴六年后和福大的老师和同学交流, 希望我们继续合作, 继续改进.

SoftwareTeacher 2023-08-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1

古人的教学方法, 值得借鉴,要把学生从舒适区推到 “学习区” 去学习,让他们碰到困难: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摘自《论语·述而篇》
解释: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

赏析:此句阐述教学的方式,把握教学火候,采用激励、诱导、启发的授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是辉辉啦 2023-08-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博主的文章细节很到位,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感谢博主的分享,期待博主持续带来更多好文,希望博主对我的文章指点指点
SoftwareTeacher 2023-08-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几年我们延续构建四次连续性强、难度逐级递增的时事类编程作业,每次实践作业所锻炼的专业能力各不相同,但是将几次作业前后贯穿起来,就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持续几年的构建和完善, 各个环节都变得成熟. 另外一个可以考虑并增强的环节是: 已经上过课,毕业了的学长回头来给这门课提供反馈 (提供实际的复杂工程问题, 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心得, 给同学们的作业提供反馈).

SoftwareTeacher 2023-08-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对已完成的程序进行性能分析,检查在高压环境下程序的性能,并提出优化方案。这个要求训练了学生的优化设计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提前了解单元测试相关的内容


这个技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还可以训练更多的性能分析案例.

Seal^_^ 2023-08-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1
泰裤辣
幻灰龙 2023-08-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赞汪老师连续7年的持续线上教学改进
幻灰龙 2023-08-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团队人数4-5是比较合适的,再多容易大锅饭。

686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2023年福州大学软件工程实践课程W班的教学社区
软件工程团队开发软件构建 高校 福建省·福州市
社区管理员
  • FZU_SE_teacherW
  • aboutazhang
  • 郭渊伟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